近百年來,量子力學一系列先進理論不斷轉換成領先的科技成果,原子彈、激光、核磁共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重大發明相繼研發,并衍生出以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術。一場量子革命正在改變著世界。而我國正在這場革命中彎道超車,努力搶占量子科技創新的制高點。
隨著量子理論和技術的發展,上世紀60年代以來,時間長度“秒”、長度單位“米”等逐步由實物基準轉變為量子基準,并帶動其他計量單位的量子化變革,不斷催生蓬勃的科技革命。日前,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表示,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后的國際單位制。把握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并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
量子技術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美國、日本等世界大國都紛紛布局投入該領域。我國在該領域的一舉一動備受矚目。
2016年8月16日是一個具有里程碑的日子。完全由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墨子號”的成功發射引起了全世界關注,它要在500公里的衛星上向兩個地面站發送糾纏光子對,而這些光子中包含了量子信息。這也讓中國量子在太空中領跑全球。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衛星和地面之間實現量子通信的國家,人類保密通信開啟了新紀元。
隨著科技的不斷革新,量子信息的發展將會全面化、深入化。技術仍然是發展的關鍵驅動力。近期,在量子科技領域,一批批先進的科技成果脫穎而出,廣泛受益經濟生產。
在量子芯片中,跟超導比特耦合的聲子諧振器,是連接轉換光電信號和執行量子邏輯操作的關鍵部件。湖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景輝,提出了一種單向量子聲子激光技術,既能實現信號高保真度的定向放大,又可明顯抑制反向噪聲對芯片功能的干擾或損害。該技術方案不依賴材料非線性,方便拓展到集成陣列電路,填補了國際上單向聲子激光研究的空白,為量子計算、單向通信、隱身探測、熱流控制等的實際應用提供了一種通用方法。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詹明生研究員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保真度超過99.99%、錯誤率低于0.01%的原子量子態操控,突破了中性原子量子計算的一個重要障礙。該研究成果是該團隊發展的魔幻光強囚禁原子與量子態精密操控技術在高保真全局單比特量子邏輯門的成功應用。這項工作推動了中性原子量子計算的發展,為下一步構造可擴展的中性原子量子信息處理技術奠定了基礎。
當前,由于我國高端儀器儀表嚴重依賴進口,量子計算機研發只能使用傳統商用儀器設備自行搭建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信號的輸出與采集任務只能單獨進行。對此,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研制了這套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并將所有量子計算控制系統的功能集成在一臺能夠完整實現對量子芯片控制的機器內,并命名為“量子測控一體機”。該產品能夠實現對大型量子芯片的精準測控。
在信息時代,量子技術一旦突破,將會在產業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把握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我國正以技術打造利器,為量子科技領域帶來更先進的儀器成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領先的科技成果必將帶來更加具有引領性的優勢技術,值得期待!